首页 > 文玩手串 > 降真香手串 正文

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

降真香的“降鹤”之说,本是以神异之辞描述降真香“孤烟直上,直抵神明”的特质。最初的文本中不过随口一提,未料到了明清时期,对“降鹤”的描述越来越细节丰沛了。

明初陶宗仪的《辍耕录》中说:“道家者流,为人典行醮事曰:‘髙功其有行业精白者,则必移檄南岳魏夫人,请借仙鹤,或二只,或四只,青鸾导卫,翔骛澄空,昭扬道妙。’往往亲见之,偶读《本草》有云:‘降真香出黔南,伴和诸杂香,烧烟直上天,召鹤得盘旋于上。’”——陶宗仪不但讲明了鹤的数量、陪同仪轨,连鹤的“来处”都设计好了。南岳魏夫人是上清派祖师,民间信奉的大修士,降真香可以从魏夫人处借得仙鹤,倒是个挺有意思的设定。

明末方以智《物理小识》则说:“鹤闻降真香则降,其粪能化石,有白者、灰色者,夜以一足立而睡。储泳曰:‘道士用活雄鸠血书符,杀命助灵,以召鹤雀。’”意思是降真香的灵性,可与道士书符的功效类比。

清代铜鎏金仙鹤摆件

仙鹤在古代中国不仅是代表长寿的仙鸟,也是“上界”与人间的使者,人间修士骑鹤飞升,上界仙人乘鹤降世,鹤空灵玄原,联结着“仙”与“凡”。除了前文所说的,赋予降真以灵性之外,这些记载实际上也在突出者降真香“尊贵”的特性。

其实我觉得“土降”是不贵的,《陈氏香谱》引叶庭珪《叶氏香谱》载:“(降真香)泉人毎岁

除(即除夕),家无贫富皆爇之如燔柴。”——泉州在宋朝时为国内第一大港口城市,要说进口降真香在这里价格比内地低一些我是相信的,但要说泉州的家庭不分贫富烧降真若燔柴,这不大可能。哪怕是一文不值的泥土,经历长距离海运进口以后贫困家庭也一样买不起。所以我认为,泉州人“家无贫富爇之若燔柴”的,应当是泉州本地的藤本降真香,也就是“泉降”。真正从南海进口的木本番降,价格还是很贵的。

洪迈《夷坚志》说了一件事,内侍陈源犯罪贬谪郴州,家产籍没后由大臣们购买(原始版的法拍啊~),有一将作丞得到两件精良之物。其中有一张琴台“四脚各以绿丝绦,系降真香靸子”。《清异录》则说,前蜀孟知祥称帝以后,为入蜀为僧的后唐庄宗诸子制作了一批特殊的食器,“勅器用局以沉香、降真为钵,木香为匙,筯锡之”。这里的降真香(显然是木本藩降)价与沉香等,显然并不便宜。

顺带提一句,我在一些网上的资料里看到一个说法,认为藤本降真因为大量使用,在明末清初已经逐渐濒危,人们才将木本降真甚至黄花梨等红木称为“降真香”。这个说法挺有意思,但我只能认同一半。持此说的依据大抵是宋代降真香便宜(如叶廷珪所说泉州无贵贱用之),而到了清代,降真的价格似乎突然抬了起来,构成一种濒危的印象。

清代叶梦珠《阅世编》说:“真降香前朝吊祭必用之,间或用于贵神之前。价值每觔(同斤)不过银几分,不及一钱也。顺治之季,价忽腾贵,每觔价至纹银四钱外。吊丧,非大富贵之家,槪不用之。铺中卖者,亦罕,故吊客俱以檀条官香代之。”

可实际上叶梦珠说得不对,降真香的价格并不是从顺治朝开始突然上升的。《大明会典》载:“凡番货价值,弘治间定:回回并番使人等,进贡宝石等项,内府估验定价例:……降真香每斤五百文”,这个价格比叶梦珠说的四钱银子还贵

如果再往前看,降真香和沉香一样,在《宋会要》所辑录的诏令中被列为高价的禁榷品,即由官方(比如市舶司)来实现官营专卖。直到明代洪武年间,才逐渐解禁,准许买那件有限度的贸易——这样的东西,又怎么会便宜呢?

我认为问题就出在“降真香”这个概念上,泉降、浙降、广降这些土降确实便宜,但由海外贩入的番降,价格一直很高。等到土降不再被使用,原因或许是濒危,或许是海外贸易发展引动的,或许是认知转移,市场上只剩下番降。降真香从前一般人家用得起,是因为土降不贵;而后来“非大富贵之家概不用之”,是因为没有土降。

古代博物学的认知总是在不断回潮,唐宋已经搞清楚的知识,在明清又开始混淆,这是常态。“濒危——转用其它材料”,这只是今人想象出来的一种模式,事实未必如此。尤其是在已经证明番降、土降从唐宋开始就双轨并行的情况下,没有任何道理强加一个“正宗”给土降。

铜鎏金荷花仙鹤香炉

总体而言,从唐宋到明清,降真香的使用是越来越广泛的。而真正推动它在民间传播的,是社会整体生产力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。叶梦珠只说了顺治以后,“非大富贵之家概不用”降真香,却未考虑到在禁榷的年代里,官方和半官方的祭祀几乎垄断了降真的使用,即便大富贵之家,也未必能够买到番降用于婚丧嫁娶等民俗。人们开始为丧礼无法使用降香而烦恼,原本就是它伴随着仙鹤传说“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后才可能出现的

商业这只“无形的手”润物无声,推动了许多生活细节发生变化。香料市场由沉香独大到乳香兴起,再到降真香成为新宠,是融合了宗教、外来文明和本土思想变迁的历史变化,但最终切实推动这种变化发生的,是商业。

旧日有一个说法,“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”。南朝萧梁《殷芸小说》讲了一个故事:“有客相从,各言所志。或愿为扬州刺史,或愿多资财,或愿骑鹤上升。其一人曰: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,欲兼三者。”——说的是几个人一起摆龙门阵,谈愿望。有人说想当扬州刺史(天下第一州);有人说想赚大钱;有人说想要骑鹤飞升。另一个人三者兼愿,说“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”。二十四桥明月夜, 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扬州,在这里几乎与仙界等价了。

有意思的是,这里的“上扬州”,因为唐宋时期习惯的“顺江而下”的概念,在后世变成了“骑鹤下扬州”。于是最初与“骑鹤飞升”相关联的、天堂般的扬州,又悄然回到了人间。这是不是又有点像降真香在民间的传播呢,你甚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它不再是祭祀所用的贵物,而是连禁榷都阻止不了的大宗贸易品。

人们开始抱怨说,“普通人家已经用不起降真香了!”——这岂不是在说,人人都应该用得起降真香么?这个小小细节的背后,是明清移民对东南亚的开垦,是宗藩关系在贸易领域的巩固、是整个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……

降真香可以长期佩戴吗?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