雕刻艺术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,形式各样的传世精品历来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玩收藏中来,雕刻艺术品创作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。
在如今的文玩雕刻市场上,无论是木、竹还是橄榄核雕等,传统人物、故事都是最常见的题材。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瘦罗汉,就经常被古今艺人塑造成不同的形象。骨瘦如柴、褴褛衣衫,用于刻画苦行的磨难;而内心的淡定与从容,则通过脸上隐约的一丝微笑被诠释出来。
除了传统类型,近年来,为满足人们收藏参与和把玩体验的双重需要,神兽百态为主题的雕刻手把件迅速发展并壮大起来,成为文玩市场上的一大类。实际上,在中国古老传说中,神兽们本身就有着各自的寓意,如招财貔貅、瑞兽吉祥等,一旦手工工艺和名贵原材料相结合,更加重了保值增值的砝码,难怪能在短短十年几间,神兽雕刻从无到有,并成为文玩市场的主流之一。
还有,根据材料形状设计创作的随型雕件在市场上也十分普遍。以海南黄花梨为例,将制作家具、木器所剩下的边角料,加工成大大小小、各式各样的摆件、把玩件,不仅节约木料,还为富于奇思妙想的能工巧匠们随兴发挥,提供了广阔的空间。
琳琅满目、造型各异的文玩雕件其实大多分属于这几大类别。艺术创作的不断发展,或许会很快出现新的类别。